“《诗经》将更新”谣言热炒的警示
海昏侯墓出土“全本诗经”要“更新教科书”的谣言近日在网络上不胫而走,越传越夸张。然而考古现场的真实情况却是:竹简总目清晰可辨,正文却残损严重,复原释读技术难度大,全本未必能一字不落全部保存下来。
海昏侯墓出土“全本诗经”要“更新教科书”的谣言近日在网络上不胫而走,越传越夸张。然而考古现场的真实情况却是:竹简总目清晰可辨,正文却残损严重,复原释读技术难度大,全本未必能一字不落全部保存下来。
文脉千载,诗心流传。中华经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卓越艺术创造的集中体现,在持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为当代文化不断注入源头活水,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凝聚民族情感提供不竭的滋养与动力。
“书香沧州·诗韵悠扬——周末诗经品读会”第三十六讲于11月1日在沧州市图书馆如期举办。此次品读会由来自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礼仪主持人测评员,河北省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员,河北省朗诵协会会员,石家庄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沧州师范学院老师武峻
采葛南山麓, 枝蔓绕云生。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牵情。[微风]第二章、《织素》[微风]织素北窗下,素手理千丝。经纬成文绮,中有长相思。[微风]第三章、《寄远》[微风]裁衣寄远道,线密针脚匀。不惧风尘阻, 但愁不见君。[微风]第四章、《涉江》[微风]涉江采芙蓉,舟
“说他昏庸,他却把信息量巨大的《诗经》版本带入坟墓……”11月8日,记者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十周年暨汉代区域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中,望着屏幕上滚动的考古数据,一个疑问在心中愈发清晰:这位被史书贴上“昏庸”标签、仅在位27天的“网红废帝”刘贺,究竟
当《永乐大典》的残卷在屏幕上被放大到纤毫毕现,当《论语》的电子注本可以实时跳转至不同学者的解读,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典籍触手可及”的时代。数字化技术让千年文献挣脱了馆藏的束缚,却也悄然改变着我们与传统文本的相处方式——指尖划过屏幕的滑动,替代了宣纸间墨香的浸染
新黄河对话《诗经》研究学者:海昏侯墓首次发现秦汉时期全本《诗经》价值何在?海昏侯刘贺又是怎样学习《诗经》的?
当万物归于沉寂,当寒风席卷大地,有一种生命正以最决绝的姿态,为萧瑟的冬日点染上一笔浓烈的丹砂。近日,一树树如焰如炬的火棘果在社交平台悄然走红,它们是悬挂在枝头的“微型灯笼”,在冰冷的季节里,燃烧着不灭的生命热情。然而,这抹惊艳的红色背后,不仅是一部活着的《诗经
一首诗,通篇口语,嘲讽“吝啬鬼”——《诗经·山有枢》鉴赏
当秋风初起,寒雾轻笼沣河岸,诗经里的温泉便成了藏在诗意中的暖巢。此刻汤池水暖,草木含香,正是卸去寒衣、浸润身心的好时节——我们以温泉为引,以福利为礼,邀你共赴这场冬日的诗意之约。
当十月的定星在夜空闪耀,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卫国人重建家园的希望。人们在楚丘的土地上,开始建造那象征着新生的宫殿。他们仔细地观测日影,就像在与天地对话,寻找着最完美的方位,随后楚丘的宫室也在众人的期待中开工建设。在宫殿的周围,人们种下了榛树、栗树,还有那椅桐、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我们为爱情困惑、为生活焦虑、为乡愁牵绊。而2500多年前,古人早已把这些情感写进《诗经》。2025年考古重磅:海昏侯墓出土1200枚《诗经》简牍,明确记载“诗三百五篇、凡千七十六章,七千二百七十四言”,这是秦汉全本《诗经》首次现世,颠覆固有
湘:炖。通假字,古音dong。在注经时,我认为:=烹。通假字。
最近,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十周年之际,文物保护专家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经过新一轮的精心修复,原本统计的5200多枚简牍,总数增加到了5795枚!
2025年11月,南昌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十周年研讨会上传来的一则消息,让整个文化界和史学界炸了锅——这座埋葬着西汉“汉废帝”刘贺的千年古墓,竟然出土了秦汉时期首份全本《诗经》 !1200枚竹简上清晰刻着“诗三百五篇、凡千七十六章,七千二百七十四言”,直接证实了这
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十周年之际,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杨军昨天在接受《澎湃新闻|古代艺术》采访时表示,海昏侯墓出土1200枚《诗经》简,写有“诗三百五篇、凡千七十六章,七千二百七十四言”,证明海昏墓随葬的《诗经》是全本
近日,随着海昏侯墓出土简牍保护与研究工作的深入推进,首次发现的秦汉时期全本《诗经》简牍内容正被逐步揭示。无独有偶,在古都西安的碑林博物馆中,静静矗立着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的《开成石经》,其上亦镌刻着《诗经》的完整文本。一场跨越千年时空、连接长江流域与关中平原的儒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少年夫妻老来伴,经过岁月洗礼,也许没有了年轻人的激情四射,也没有甜蜜浪漫的言行。
时代:此诗一般被认为是西周成王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的作品。诗中“成王”二字是理解的关键。性质:这是一首在春耕典礼上祭祀神灵和祖先的乐歌。目的是祈求农业丰收,并动员民众开始春耕。主旨:通过赞美成王秉承先祖遗志,命令农官率领民众进行大规模农耕,展现了西周初期以